向外求是枯竭,向内看是重生
CAOXIAOXIAO我的履历让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,昨天和一位哈佛毕业、目前在硅谷工作的女孩聊天。她身高姣好、长相秀美,履历更是闪闪发光。但就是这样一个“看起来拥有一切”的女生,在轻松的对话中突然说:
“我发现我没有获取快乐的能力。”
她说,自己从小唯一擅长的事情就是读书。父母从没教过她怎么去享乐,怎么去感受,甚至连社交、旅行、打扮这些,都是到了28岁之后,才在“被社会时钟推着”的节奏中一点点学会。她开始尝试谈恋爱,开始学习怎么做一个“女人”,也开始发现——她从来都没有真正把自己放在生活的中心过。
前不久,她和一个耶鲁毕业的优秀男青年在拉斯维加斯登记结婚。却在婚后不久立刻意识到:哪怕是进入婚姻,人的生活终究还是只能靠自己缔造。
她说,她终于懂了,为什么那么多30-40岁的精英女性,年纪轻轻就得了病——因为她们在人生的主战场上,不仅要“雄竞”(职场晋升),还要“雌竞”(外貌、家庭、婚恋),全方位迎合外界,压根没有时间真正看自己一眼。
1️⃣ 向外求,是“耗”
她的故事,也是很多我们的故事。
我们曾经以为努力就有回报,以为“赢了”就会快乐。但后来发现,所谓赢,只是得到了社会制定的一张张奖状、一个个标签——而我们却在这个过程中,被掏空了自己。
-
想被喜欢,所以说不出拒绝;
-
想显得独立优秀,所以连崩溃都选在深夜无声;
-
想证明“我值得”,所以拼命去满足各种期待。
我们把生命力给了外界,很多时候忘了自己真正喜欢和想要的是什么。
2️⃣ 向内看,是“生”
真正的重生,是你停下向外奔跑的脚步,开始缓缓转头,看向那个一直被忽视的自己。
她开始享受给自己做饭,不是为了发朋友圈,而是为了身体被好好照顾的感觉。
她学会在无聊的日子里练习独处,不再焦虑“今天有没有进展”。
她说:“我开始允许自己不努力,只是呼吸。”
当我们开始不再“表演一个活得很好的人”,反而真的开始活得好了起来。
只做自己喜欢的事,而不是对的事。
3️⃣ 回到当下,是能量的入口
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缺能量,而是缺“临在感”。
临在,意味着你在——此刻、此地、此身。不是在担心未来,也不是在回放过去,而是把感官、意识与情绪,都完整地带回来。
这需要环境提供安全感,也需要我们刻意的进行练习。
哪怕只是短短几分钟的呼吸练习、一次静静地走路、一次发呆发到底的午后……那种平静而笃定的感觉,就是我们原本拥有的“生命力”。
向外求,是在别人制定的剧本里活着;
向内看,才是在自己的生命里生长。
亲爱的我们,不必再急着证明,不必再继续扮演。
内在的力量不是拼出来的,是养出来的。
今天,给自己一个小练习:
☕️ 关掉手机十分钟,只感受呼吸;
📝 写下你今天最真实的一个念头,不评判;
🌿 给身体投喂一顿慢慢吃的饭,或者一场什么都不做的空白时光,仔细的感受它究竟需要什么,喜欢什么。
你会发现——
当你真正看见了自己,专注于当下,生命力就会悄悄回来了。